词本位是汉文拼音化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源

世界上通行的主要拼音文字都是词本位,所以汉文的改革也遵照词本位的思路去进行是理所当然的,但通过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,这对汉文来说是一条行不通的死路。

为什么词本位对其他语言是阳光大道,而对汉语却成了死胡同呢?

这是因为汉语中存在大量单音节的同音异义词,他的优点是语言简短而精练,他的缺点是单凭声音容易混淆,为了能区别大量的同音异义词,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大量音同而形不同的汉字,在视觉上能明显地区别开大量的同音异义词,这样就使汉文成为字精而义深的文字,它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详细地记录着我们祖先的智慧,记录着他们的成功与失败,所以方块汉字是一种成熟而高雅的文字,正因为这样,方块汉字不但被中华大地上的其他许多民族相继采用,也曾被周边的日本、朝鲜、越南相继采用。

任何事物的好与差都是相对的,随着文字工作的机械化、序列化,拼音文字就显得更加方便,方块汉字则出现许多不方便而又难以克服的问题。

为了使汉文的工作效率能赶上或超过其他拼音化文字,方块汉字有必要进行改革,有必要把无法线性排列的方块汉字改成能线性排列的拼音化文字。

百余年来汉文的拼音化运动,正是为了迎合机械化与序列化的需要,为了使汉字变得更好学、更好用,希望把汉字改成拼音化的文字,但因走了词本位的路,而进入了死胡同。

历史上,曾在局部地区或局部范围推广过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、汉语拼音方案的拼音读物等都是词本位的、不成熟的拼音文字,因为这些文字不但在听觉上难以区别同音异义词,在视觉上也无法区别同音异义词。法语和英语,他们的同音异义词本来就少,再加上在某些词形上加以一些变化,就在视觉上使一些同音异义词进行了区分,例如;法语中的虫、玻璃、诗、绿色都发同一个音,但词形各不相同,虫写成ver;玻璃写成verre;诗写成vers;绿色写成vert,在法语中同一个音可有多种写法,像in  im  ain  aim  ein  yn  ym  en 8组字母组合却发同一个音,由它们组成的文字当然就音同而形不同了。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,如书写要写成write;仪式、典礼、惯例要写成rite;右边的、正确的、权利又要写成right,从而使同音的词有了不同的词形。这种区分同音异义词的方法,在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及汉语拼音方案的拼音读物中都未采用,所以这些拼音文字不但要比博大、高雅的方块汉字显得幼稚而低级,也不如英文、法文等拼音文字。

以词本位的拼音汉文所以会进入死胡同,是因为汉语中单音节的词特多,在现代汉语中,有些人希望通过增加双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来区分同音异义词,但这样的复合词同样存在大量同音异义词,如发zhishi音的有:只是、知事、知识、指使、指示、指事、志士、致使、支使、执事、摭拾、直视、枳实、直式------ 在谈话中出现同音异义词时可因环境、时间、对象、语气、表情等外在因素的帮助能够区别出同音异义词,即使暂时分不清,还可以当场询问,但作为表示语义的文字则要求在任何时空下都能表示出特定的含义,像上面的只是、知事-----这些方块汉字就能达到这个要求,而zhishi这拼音文字则达不到这一点。

有些人想通过在拼音文字中加进声调来区分同音异义词,但这个方法难以达到目的,因为汉语中同声调的词也实在太多了,像发zhi音的字,阴平的有24个,阳平的有16个,上声的有17个,去声的有52个,加上声调后仍然无法区分同音异义词,再则在词中加入声调符号或代表声调的字母,就会增加词中的字符数,这样对记忆、阅读、书写都会带来不便,而且有些词由于应用场合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声调,如“指”有zhi阴平、zhi阳平、zhi上声三个声调,这时是创造三个不同的“指”呢?还是舍弃某些声调呢?

有的人看到汉语中同音异义词实在太多,词本位的纯拼音文字无法区别同音异义词,而英文、法文中区分同音异义词的方法又难以借鉴,因此想到创造一种没有同音异义词的新汉语,并根据它来创造拼音文字,真是异想天开。

要使汉字实行拼音化,并使拼音化的汉字要比方块汉字更完美,更先进,那么必须放弃词本位的思路,必须根据汉语和原有方块汉字同音异义字特多的特点,按照字本位的方法来进行拼音化改革,使每一个拼音化的汉字必须与有关的方块汉字相对应,使拼音化汉字既保持住方块汉字的所有优点,又能适应机械化和序列化的需要,使拼音汉字成为方块汉字的另一种字体,这样就有希望使拼音汉文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。